讲座现场,顿园园老师从“问题行为是求助信号”切入,剖析孩子“沉默寡言”“拖延学习”“沉迷手机”等行为背后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,让家长们明白:这些看似叛逆的表现,实则是孩子在传递“需要帮助”的信号。随后,她聚焦“如何与初中生沟通”,从“尊重、倾听、理解、引导教育”四个维度,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——
- 尊重他们: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,用平等的姿态交流,而非“大人对小孩”的说教;
- 倾听他们:带着好奇去询问、去聆听,取代一味的指责与批评;
- 理解他们: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,理解其想法和行为背后的逻辑;
- 引导教育他们:在关键节点以理服人、以情动人,少说教、多引导。
在“日常非暴力沟通”板块,顿老师还分享了“观察-感受-需求-请求”的沟通公式,教家长们用“我看到你最近写作业总拖延,是不是觉得任务有点难?妈妈很担心你的学习状态,咱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吗?”这类表达,替代“你怎么又拖拖拉拉!”的指责式语言。台下家长们听得专注,不时拿出手机拍下PPT上的关键知识点。
讲座尾声,吴永军副校长上台表示,学校将持续联合“陶老师”工作站,针对初一、初二家长的需求开展系列指导活动。不少家长离场时感慨:“以前总觉得孩子上初中后变‘犟’了,今天才明白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,这些方法回家就能试试!”
此次“陶老师进校园”活动,不仅为冶山初级中学的家长们提供了科学的亲子沟通指南,更搭建起家校协同守护青春期孩子成长的桥梁,让家长们在教育路上不再“孤军奋战”。